少儿美术教育不是刚需?没有它,孩子只会差那么一点点。
家长朋友们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有时候自己培养孩子的想法跟一些企业家投资的想法有些相同呢?
比如分刚需和不刚需,能够让孩子马上提分的培养,家长们觉得不论花费多少金钱和时间都是值得的!
学美术呢,似乎好像不能马上见到好处,可以放一放,或者根本不值得一提,孩子的兴趣和分数比起来算什么?
但是在孩子的教育这方面是不能用投资思维去培养孩子艺术兴趣的。
美术,和体育、音乐、舞蹈一样。不学并不会影响孩子升学、不会影响孩子就业、不会影响孩子生存。
但是,不懂美术,会让孩子在每一处都会差那么一点:
在观察事物和细节的时候,孩子的分辨力会差那么一点。
在需要创意的时候,孩子的想象力会差那么一点。
在编故事和写作文的时候,孩子的想法会差那么一点。
在选衣服的时候,孩子的审美会差那么一点。
在拍照选景的时候,孩子的构图能力会差那么一点。
在化妆的时候,孩子的色彩感会差那么一点。
在做PPT和领导汇报的时候,孩子的美观度会差那么一点。
在家里装修的时候,孩子的感觉会差那么一点。
在聚会谈论文艺话题的时候,孩子的谈资会差那么一点。
在谈论某一个电影片段的时候,孩子的表达会差那么一点。
那么美术到底让孩子获得什么能力?
1 涂鸦期孩子探索新事物和思维表达
2~4岁是孩子的涂鸦期。
这个时期,孩子自然的用笔留下痕迹,自由的利用手来触摸,来探索思维的痕迹,来充分的表达他们对于世界的感受和意见。
这是孩子表达自己的权力,是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这是孩子练习自己的触觉和接纳反馈,如果没有这个阶段,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和触觉神经将不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锻炼意义远远超过孩子作品画面的结果。
这个阶段,孩子绘画的都是孩子能够理解的和感受的,所以,这个时期的绘画基本都是简单的、抽象的和无逻辑的,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思维就是这样的。绘画对孩子思维的锻炼是其他任何活动都不能代替的。
2 象征期思维与客观认知的反馈和碰撞
5~7岁是象征期。
这个时候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即刻思维,来讲述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这一刻,这个圆是棒棒糖,下一刻这个圆是太阳。
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把线条、颜色作为自己玩具和表达工具。
他们的喜好、快乐、疑惑、生气、认知、逻辑、思维都会反映在这个小小的画面里。
当然他们最喜欢画的还是他们最爱的东西,比如玩具,父母,家或者动物。
有经验的老师,看一下这个孩子的绘画,就知道孩子的基本状态。
这个时期,孩子可以开始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看到的物体了。
3 图示期孩子建立图形认知和图像联想能力
8-14岁是孩子的写实期。
8-14岁的孩子就进入了形象期,也叫客观写实期,开始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对客观世界进行了解。
因为在美术行为中逐步变得深入,努力通过表达来反应实际的客观对象,孩子自我的世界似乎在慢慢的消退。
这时候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引导的好,孩子会不失想象的大开大合等宝贵气质。
引导的不好,会走向拘束谨慎的感觉衰弱期。